3月12日,针对我国科技创新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
能者上、智者上、谁有本事谁上,“揭榜挂帅”实质上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种科研课题分派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揭榜挂帅机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北京科学学”新媒体专访了清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陈劲教授。陈劲表示,“揭榜挂帅”针对的是原来项目管理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多数项目管理中人员相对比较固定,都是老面孔,可能创新性不足;二是固定之后往往是封闭式开发,容易形成利益圈。在陈劲看来,“揭榜挂帅”关键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以往只能由某些具备特定资质单位完成的科研项目在更大组织范围内公布,让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和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单位和个人(用户)获取公平竞争的机会。”“‘揭榜挂帅’打破了申请项目的人员身份限制、年龄限制、学科壁垒。比如以前主要是专家、院士、教授把这些项目拿走了,最后变成了科技项目管理固化。但如果‘揭榜挂帅’之后,年轻人就可以申请,甚至青少年也能申请;再比如,以前申报材料学科项目,肯定是材料学科的人员进行申请。而揭榜挂帅之后,信息学科的人也可以申报材料学科项目,因为现在很多材料问题可能是信息问题。”陈劲说。揭榜挂帅可以拥有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激发全球、全社会、全员创新创业的能动性,调动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创新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陈劲认为,在“揭榜挂帅”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揭榜挂帅”,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管理。哪类项目可以“揭榜挂帅”?陈劲表示,技术路线比较固定的和需要短期内马上解决的其实不需要“揭榜挂帅”;发展比较快的新技术则比较适合采用此制度。在管理方面,陈劲指出立项时的评审团队并非是指教授,而应找企业家或总工程师,同时用户方也要参加项目立项;评估则可以按照项目的成熟度来进行阶段性评估,比如说设置30%、50%、80%、100%四个节点,如果团队在30%的节点无法完成指标,就将其终止,及时止损。 “科技探索应该容错,‘揭榜挂帅’惩罚不宜过严,甚至不应该惩罚。否则跟‘揭榜挂帅’是矛盾的。白名单可以做,不宜做黑名单。”陈劲说。“‘揭榜挂帅’机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探索性,需要从顶层设计、体系构建、制度及政策保障方面加快配套和细化工作。” 陈劲介绍道。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2018年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吹响了揭榜挂帅机制实践落地的号角。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工信部推行的“揭榜挂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依图科技开发的“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能针对新场景快速行动,使得团队能充分挖掘有限数据中包含的海量信息,让“小样本”成为“大数据”;旷视、商汤、大华等“挂帅”企业,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红外热像仪,通过全景拼接、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等功能,实现快速测温。陈劲表示,“揭榜挂帅”就是我国坚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统筹组织、指导协调等职能,有效地引导“创新竞赛”。他认为,从理论角度看,揭榜挂帅机制既包含了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公共创新等前沿创新范式在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方面的核心优势与精华,又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法宝,是一种具有转型和超越意义的创新机制。从实践方面看,目前我国对于揭榜挂帅机制的实践探索还没有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管理部门和科研主体,今后还需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体系构建和制度保障方面开展系统性的补充完善工作。一是坚持以开放的视野指导揭榜挂帅工作。在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以全球视野进行创新资源的吸收和运用。二是强化以融合创新的思想从事揭榜挂帅工作。融合创新,将在传统的产学研基础上,强化大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创新。例如,清华大学近年深入参与航空发动机项目,就是突破航发技术的产学合作新探索。三是基于人本的思想推进揭榜挂帅工作。不仅要给予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多研发自主权和科研成果支配权,而且要积极发挥劳动群众在创新中主人公地位的优势,还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设计相关有利于自由创客从事科技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收入税收减免政策等。